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7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林业   1340篇
农学   322篇
基础科学   207篇
  2299篇
综合类   1825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651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6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1.
北方半湿润滨海地区海水养殖废水灌溉菊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3~10月,在山东莱州海洋863中试基地,研究了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耐盐能源植物菊芋的盐胁迫响应以及对氮、磷的吸收利用机制。结果表明: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菊芋地上部生物量(茎、叶)随着灌溉水盐度(S)的增加明显下降,盐度为9.46 g/L的养殖废水处理生物量仅为淡水处理(CK2)的62.5%;地下部生物量(根、块茎)与盐度之间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曲线,且当盐度为3.83 g/L时,地下部生物量取得最大值(0.205 kg/株)。养殖废水处理菊芋地上部氮浓度明显低于淡水处理,地下部则各灌溉水处理间氮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磷浓度地上部各灌溉水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地下部养殖废水灌溉处理明显高于淡水处理,表明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可以促进菊芋对磷的吸收,但氮利用受到显著影响。通过氮、磷通量计算,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12.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lear‐cutting and skidding impacts on surface soils in an alder coppice and aboveground herbaceous biomass. For this purpose, experimental sites used in the study were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with four replications. Some soi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at 60 pits at 0 to 5 cm and 5 to 10 cm deep in control, normal harvest, and main skid trail sites. In the main skid trail site,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normal harvest site, the bulk density increased from 0.90 to 1.52g cm?3, the soil organic‐matter content decreased from 4.77% to 1.65%,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ecreased from 86.34 to 9.6 cm h?1 at 0 to 5 cm deep. Optimization of harvesting time and rehabilitation of skid roads needed to be done to prevent and minimize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skid roads on soils.  相似文献   
113.
文章提出了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进行植被种类和生物量调查的技术方法。此方法通过选择适当时间,提高调查者相关知识,确定样地数量等措施,可满足植物区系调查的要求,对于植被类型确定,植物蕴藏量统计,经济植物开发利用保护的决策,植被演替规律的观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4.
耿文诚 《草业科学》2000,17(Z1):40-42
用新西兰引进的波纳、威诺阿、帕斯加、艾品、巴堪特和当地长期种植的芜菁6种冬春青绿饲料作物在云南省种羊场2个气候带种植,对各品种生物量及干鲜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为芜菁生物量及含水量均较引进品种高;在引进品种中,高海拔山区威诺阿表现最佳,中海拔地区艾品较好.  相似文献   
115.
调查结果表明,象山港桐照滩涂小型底栖动物有11个类群,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93%),其次是涡虫、桡足类等.按生物量统计,线虫占53%,其次是多毛类(18%).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4168.66个/10 cm2,年平均生物量1828.39 μg /10 cm2.小型底栖动物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出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并且还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超过60%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0~2)cm层段,随着深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6.
本研究通过栽培无柄小叶榕等4种乔木在15种轻基质中不同组合的苗圃期和出圃实验,建立容器苗质量评价及预测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苗圃期植株生理指标在解释苗圃期生长表现(干重总生物量、干重根茎比)和预测出圃生长表现中(存活率、株高、地径、相对生长速率)的作用,推荐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为容器苗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最关键生理因子。  相似文献   
117.
杨扬 《湖南农机》2009,(3):37-39
生物质能是很好的替代能源,因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及相关设备的研制得到许多国家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开发利用与推广力度较大,特别是家用生物质气化炉涌向农村市场。但现用户对家用生物质气化炉产品褒贬不一,技术推广的难点是燃气热值低、焦油含量高以及使用操作繁杂。因此,发展家用生物质气化炉要正确宣传引导、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开发产气稳定、燃料利用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且使用安全可靠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8.
硬质早熟禾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诚  贾东林 《草业科学》1997,14(3):34-36,39
研究了硬质熟禾群落6月和7月份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6、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4.84,88.44g/m^2,地下生物量分别是159.0,220.6g/m^2。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提升农林废弃物在储能领域的高附加值利用,该研究以杉木屑为原料,磷酸三聚氰胺为磷、氮源,基于冷冻NaOH/硫脲体系溶解木质原料中纤维素,通过一步热解制备氮、磷、硫共掺杂多孔炭,并考察活化温度、NaOH/杉木屑质量比和冷冻条件对多孔炭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 )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Brunauer-Emmett-Teller)研究多孔炭的表面结构和孔隙结构;采用循环伏安(CV,cyclic voltammetry)、恒流充放电(GCD,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和交流阻抗(EI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等测试手段表征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和NaOH/杉木屑质量比的增加,多孔炭的表面积、全孔孔容和比电容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冷冻条件和磷酸三聚氰胺的加入可以增加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和全孔孔容,提升电化学性能。当活化温度900 ℃,NaOH/杉木屑质量比为1.2时,制备的氮、磷、硫共掺杂多孔炭的比表面积为2 048 m2/g,全孔孔容为1.655 cm3/g,介孔率为99.7%,氮、磷、硫的含量为3.41%、0.29%、1.40%。三电极体系下、6 mol/L KOH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0.5 A/g时,比电容可达261 F/g。用NPS-900-1.2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5 A/g电流密度条件下,比电容值为108 F/g,循环5 000次后库伦效率接近100%,电容保持率为92%。对称的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为248 W/kg时,能量密度可达17.2 Wh/kg。该研究为农林废弃物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泡核桃林的土壤质地是决定核桃产量的重要因素。开展喀斯特地区泡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群体功能年际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导泡核桃科学高效地生产,而且能为该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土地修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4、5、6、7 年)泡核桃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泡核桃种植 5、6 年后,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种植 4、7 年。(2)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微生物量碳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微生物量氮逐渐增加,且种植 5、6、7 年后差异不显著;泡核桃种植 4 年后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年限。(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铵态氮含量呈波动式变化,硝态氮先增后减,且种植 6 年后的硝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限处理。(4)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增加而降低,显示出明显的“表聚现象”。(5)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三者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总体来看,泡核桃林的建立有利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发育。在泡核桃种植 7 年后,应注重水肥管理以提升泡核桃果实的质量,同时为该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